文宣組賴俊欽/編審

聯合:環境部舉辦INC-5會後記者會指出,各國對於草案用詞及條文有很多分歧,包括塑膠、塑膠汙染等名詞定義範疇,以及要求塑膠產品設計應考量國情和能力加強塑膠產品管理,並建立專門多邊機制作基金援助,協助發展中國家進行轉型等。因此本次會議並未如各界期待的推出正式公約,全部條文將延至下次會議繼續討論。環境部長彭啓明說,各國在公約草案某些關鍵領域仍存在分歧,這些問題都需要更多時間協商解決,不過有關塑膠汙染的法律約束力國際文書談判,已就主席文本達成一致,該文本將作為後續會談的起點,延續至二○二五年繼續討論。
https://pse.is/6sf7qa

聯合:我國曾針對塑膠購物袋等四項塑膠產品,提出二○三○年全面禁塑目標,但環境部表示將改至二○三五年。環團批評,政策目標一延再延,若未拿出決心和魄力,再延五年也不會達標。首部全球塑膠公約在這次INC-5會議雖未出爐,但對未來減塑有大致方向,包含在二○四○年前全面淘汰用於固定及支撐氣球的一次性塑膠棒、一次性塑膠吸管、一次性塑膠飲料攪拌棒、一次性塑膠餐器具、一次性塑膠棒柄棉花棒、一次性塑膠購物袋、含有故意添加塑膠微珠的沖洗型化妝品與個人護理產品、玩具與兒童產品以及食品接觸材料、可氧化降解塑膠產品、含塑膠材質的香菸過濾嘴等。彭啓明表示,相較於我國僅提出四項限塑產品,INC-5訂定要淘汰的項目更多,未來環境部減塑政策也會納入這些項目,比照進行。
https://pse.is/6sf7vl

工商:隨著AI科技不斷地進步,人們也開始關注AI可能造成的環境問題。大陸環境研究專家稍早發表論文預計,若不採取循環經濟的策略,2020年至2030年生成式AI帶來的電子垃圾,可能激增近1,000倍,或累積量達120萬噸至500萬噸,恐對人類可持續發展造成重大挑戰。陸媒科技日報報導,根據「2024年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電子垃圾的產出量較2010年增長82%,達到創紀錄的6,200萬噸,相當於全球人均產出7.8公斤的電子垃圾。同時,電子垃圾產出量年增率遠高於回收量年增率。2022年全球產出的電子垃圾中,涵蓋3,100萬噸金屬、1,700萬噸塑膠、1,400萬噸其他材料,其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材料被妥善收集並回收利用。
https://pse.is/6sf7zt

中時:台北市大力推動淨零碳排,攜手基北桃推出「我的減碳存摺」,今年活動參與人數突破32萬人、累計減碳量超過2.7萬公噸,北市副市長李四川表示,明年為吸引更多民眾參與,除月月抽獎外,增加「月月兌」活動,只要每月減碳20公斤,即可選擇兌換包括雙北市5公升專用垃圾袋、美式咖啡及霜淇淋等獎品。我的減碳存摺榮獲2024台灣永續行動獎SDG11銀質獎肯定,李四川與新北市副市長陳純敬、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及桃園市副祕書長賴淑華在北市府共同宣布明年活動持續,主打「兌獎制」,只要每月達標減碳量,可自由選擇獎項兌換。
https://pse.is/6sf7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