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組賴俊欽/編審

中央社:今年碳費制度正式上路,明年繳交碳費。環境部表示,繳費金額會以今年(114年度)的盤查資料為基礎。若依列管事業113年度溫室氣體排放成果評估,符合碳費收費辦法規定者共有465廠(247家公司)。環境部統計,今年已有430間廠家提繳交自主減量計畫,其中約16%選減碳較嚴格的A方案、84%選擇B方案;環境部已陸續進行審查;若依目前計畫執行,到2030年可以減約370百萬噸碳。環境部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表示,正在加速審查自主減量計畫,預計今年底前完成,倘若有需要業者補充修正,也會給予一定天數,避免影響到明年碳費繳交。與此同時,蔡玲儀說,各界關心的高碳洩漏風險事業的審核原則,目前的架構分為兩層次,層次一是國際行業別認定,層次二則是個案申請;細節預計會在12月底前對外說明。蔡玲儀強調,雖然碳費審查的過程中有建議費率要逐步上升,但審議會仍要每年檢討,因此明年的審議會才會進一步研議費率。
https://pse.is/8e5uws

工商:台灣將於明年開徵碳費,倫敦政經學院(LSE)格蘭瑟姆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特聘政策研究員Joshua Burke則在演講時表示,國際經驗明確顯示,可靠、可預期、持續上漲的碳價路徑,才能支撐企業進行長期、資本密集的減碳投資。針對台灣碳費制定,Joshua Burke指出,全球已有超過5成碳定價收入用於投資能源轉型、基礎建設與技術研發,能帶來經濟刺激甚至「雙重紅利」,是台灣推動制度時可借鏡之處。專家指出,碳費、碳稅對總體經濟的影響大多「中性至正面」,關鍵在於政府如何運用收入,目前全球56%碳定價收入投入能源轉型與基礎建設,值得借鏡。環境部前次長、現任顧問施文真表示,減碳未必全是成本,若能提升能源效率等措施往往具有「負成本」效益,可同時降低能源用量及營運支出;但若涉及購買再生能源、自建綠電或燃料轉換,投資額較大,成本結構因產業而異,她指出,環境部已委託中經院進行整體成本效益研究,雖目前仍在初步階段,但未來的研究結果,也將提供碳費審議會作政策依據。
https://pse.is/8e5w3t

中央社:產業創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後,經濟部與財政部近日完成相關子法修訂,產業創新條例修正案大幅放寬適用範圍,其中第10條之1設備投資抵減納入AI及節能減碳項目,金額上限提高至20億元,子法正式發布,自今年1月1日起訂購才可適用。經濟部產發署表示,產創條例第10條之1設備投資抵減,增納AI及節能減碳項目,金額上限由現行10億元提高為20億元,並延長施行至2029年。產發署近一步說明,除既有智慧機械、5G系統與資安項目外,新增項目也明確界定技術功能,如具AI算力之推論伺服器、AI邊緣運算設備、IE4以上高效能電動機及一級效率空氣壓縮系統等。此外,因應軟體訂閱制普及,授權使用軟體且認列為無形資產者,也納入抵減範圍。為使企業掌握適用規定,經濟部說明,企業須在今年1月1日起訂購相關設備或服務,才能依新法規定申請抵減。業者並須在訂購日次日起2年內完成交貨或提供技術服務,並於交貨年度申請抵減;若遇特殊情形無法如期完成,可申請展延一次,最長不超過2年。
https://pse.is/8e5xjy

中時:全台規模最大捷運開發案「新北環狀線十四張站暨南機廠捷運開發案」在新北市長侯友宜見證下,完成簽訂投資契約。開發案基地面積達14公頃,規畫興建8棟最高51層樓開發大樓,預計引進1.1萬人口,創造1.2萬個就業機會。侯友宜說,透過開發效益,挹注捷運建設自償性經費外,更作為推動各捷運站大眾運輸導向(TOD)的領頭羊。新北市捷運局說明,十四張站為新北環狀線及安坑輕軌交會站,基地面積達14公頃,規畫25萬坪樓地板,開發規模為全台最大捷運開發案,將打造一座立體微型城市,設計興建8棟最高51層樓開發大樓,2樓可供2萬坪商場、購物中心進駐,3樓以上為5萬坪辦公室及5100戶住宅。預計可引進1.1萬人口,創造1.2萬個就業機會,並增設2處匝道分別往返民權路央北地區及利用環河快速道路匝道便捷到達台北市,交通更便利。
https://pse.is/8e5x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