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組賴俊欽/編審

經濟:資通訊科技與AI將重塑醫療生態,醫療照護場域也正從傳統醫院擴展至居家,進一步延伸至醫病互動體驗;在「健康台灣」願景引導下,運用數位科技收集數據,加以整合應用,發展以數據驅動的個人化精準醫療健康照護模式,不僅帶來商機,也將提升國民的健康福祉。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組長吳信茂指出,智慧醫療是數位醫療(Digital Health)的應用情境。透過數位化醫材串接醫療資訊系統,結合醫療物聯網等技術,可提升醫院的照護與資訊管理效率,還能將醫療服務延伸至日常生活場域,是近年全球醫療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
https://pse.is/6zpby4

經濟:智慧醫療產業在AI應援下,正在定義人類更健康的未來。根據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研究,AI輔助診斷的準確率已達87%,在某些專科領域甚至超越了資深醫師的表現,科技進步除讓傳統醫療模式改變,也讓智慧醫療出現全新的面貌。對此市場趨勢,工研院研發出涵蓋遠距醫療、健康管理、數據安全、免疫治療等多領域的創新技術,提供智慧醫療的全方位解決方案,首度於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5)亮相,盼能打造更高效、精準而普及的健康服務體系,幫助民眾大步邁向健康人生。
https://pse.is/6zpcdr

中央社:碳產業新聞網站Carbon Herald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訂下2050年底前達成淨零排放目標,並計劃於2026年讓排放交易制度上路。預期許多碳排大戶將被要求採取重大調整措施,例如將二氧化碳封存於地底。然而日本的碳封存成本預估為每噸1萬至1萬8000日圓(約新台幣2105至3790元),相比之下,歐洲相關成本僅約70美元(約新台幣2304元)。這也顯示若要向日本的產業界推行將碳封存於地底的地質碳儲存,就不能沒有政府支持與挹注。日本政府如今提出補貼碳捕集與碳儲存成本之間的價差,像是若參與挪威的碳捕集與封存(CCS)項目可獲10年的價差補貼,參與英國項目的補貼則可到15年。
https://pse.is/6zpad2

中時:農曆新年將至,2025年新北市首波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結果出爐,經城鄉局審查符合資格有8萬4715戶,將全數補貼,審查結果公文將於1月底前分批陸續寄送,已備齊租約相關資料者,款項將於農曆年前撥入申請人指定帳戶。今年租金補貼改由各縣市政府主辦,補貼戶數亦增多,已接受2023至2024年300億元租金補貼者或於2024年9月1日至12月31日新申請且核定者,不用重新申請,直接以舊案代入,經審查符合資格者共8萬4715戶。城鄉局說明,依申請人年齡分布,未滿40歲占53%、40至64歲占36%、65歲以上占11%,其中有約5成為青年申請。以申請租賃房屋平均分布主要區域分別為淡水區13.08%、板橋區12.71%、三重區11.86%及中和區10.36%等4區為大宗,均為新北市人口快速成長或人口密度高的行政區。
https://pse.is/6zpa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