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組賴俊欽/編審

中央社:碳交所與證交所舉辦國際氣候行動論壇,聚焦國際碳市場展望。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2024年全球自願性碳市場(VCM)碳權註銷量達1.9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碳交易已成為全球推動淨零的重要工具;而環境部近日表示將規劃2026年試行總量管制交易機制,藉此推動企業加速減碳行動。亞洲開發銀行(ADB)行業發展局水資源和城市發展分局高級城市發展專家Terry Cho指出,ADB承諾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融資,截至2023年底已投入超過300億美元,目的是希望透過多元機制,推動農業、基礎建設及能源等領域的減碳行動,協助亞洲國實現城市永續發展及淨零減碳的目標。
https://pse.is/7be8n7

中央社:企業氣候目標評估機構「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SBTi)近日提議修訂規則,以提升企業制定高品質減排計畫的能力,路透社報導,SBTi在最新的擬議裡允許企業用碳抵換來處理「剩餘排放」(residual emissions,即竭盡所能減排後仍無法消除的碳排),但不支持放寬使用。SBTi鼓勵企業購買與自身供應鏈無直接關聯的碳信用額度,為更全面的氣候行動做出貢獻。其他擬議的變更包括為應對範疇三(Scope 3)這類碳排提供新選項,允許企業將採購策略納入考量、重點處理碳密集度最高的活動,以及讓較小型企業自行決定是否設定減排目標。範疇三指的是企業間接排放,如使用自家產品、供應鏈及顧客使用後的碳排。
https://pse.is/7be8vr

中央社: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副司長黃新達表示,113年2月22日申請新增「改進農業土壤管理」自願減量方法學,在環境部審議通過,結合去年10月通過的「加強森林經營」及「竹林經營」2項森林碳匯方法學,共計3項。他並說,農業部規劃今年提供經費,鼓勵企業與農民團體合作,規劃以2年為期產出農業碳權示範專案,提供企業發揮企業社會責任(CSR)、揭露ESG績效及碳抵換等需求,創造自然碳匯轉化出碳減量價值。
https://pse.is/7be9ud

中時: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本月於官方網站發表「2025-2030永續計畫書」,這也是新北市首座完整揭示永續發展藍圖的博物館。十三行以地文化特色為基礎,從「智慧節能」、「友善環境」及「社會共享」三大面向著手,積極響應聯合國SDGs的永續發展目標。十三行博物館秉持「發掘土地歷史,傳承生態智慧,永續文化生活」的願景,於去年9月成立環境永續專案小組,積極推動文化資產保存與低碳營運,致力於將永續教育融入博物館,打造對環境友善的參觀體驗,並邀請學界專家及新北市低碳社區發展中心組成督導團隊,共同確保永續計畫的落實。
https://pse.is/7be6k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