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組賴俊欽/編審

中央社:工研院7月7日將舉辦52週年慶祝典禮。過去工研院自美國RCA公司取得授權,催生聯電、台積電及光罩等公司成立,開創世界矚目的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也是讓台灣從勞力密集轉變成資本密集產業推手。工研院是台灣經濟產業發展的領頭羊,為因應產業結構改變,氣候變遷帶來淨零排放的機會與挑戰,以及社會韌性重要性提升,工研院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4大應用領域,並發展智慧化致能技術,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展解決方案、創建嶄新市場,引領產業社會邁向美好未來。工研院積極發展人工智慧與資安、半導體晶片、通訊、智慧感測4大智慧化致能技術,以此有效支持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等應用領域發展,搭配相關應用需求展現創新系統及應用服務的價值,厚植產業實力。
https://pse.is/7uf584

工商:為擘劃我國能源轉型新局,中研院長廖俊智上任後推出「淨零五支箭」,立足於中研院聚焦於社會難以做到的「關鍵」作為,鎖定去碳燃氫、高效太陽光電、海洋能、地熱能、生質碳匯五大領域,利用科技助攻淨零。他表示,能源議題應回歸理性探討,務實、理性探討不同的科學,「特別是對於未來可能發展的技術,不要現在就事先排除掉」。廖俊智指出,台灣2023年用電量約2,800億度,當中包括核能約300億度、再生能源約200億度,其餘都是燃煤及燃氣,倘若將非電力能源轉換為電力能源,2050年電力需求至少達到5,000億度,還不包括經濟成長、AI發展帶來的額外電力需求。廖俊智反思,若這5,000億度都需使用「乾淨能源」,電怎麼來?無論是再生能源或核電,恐怕都無法完全彌補,因此必須理性探討,考量科學、經濟、政治、社會層面的可行性。
https://pse.is/7uf4hl

中時:環境部推動限塑至今逾20年,塑膠袋、塑膠餐具去年內銷量卻雙雙創下5年新高。環團指出,外送興起,未來塑膠產量只會愈來愈多,環境部沒理由取消禁、限塑規畫,呼籲盡速制訂「淘汰一次性塑膠製品」時間表。據經濟部統計,塑膠袋及塑膠餐具內銷量年年攀升,去年還創下近5年新高,塑膠袋從2020年的17.9萬公噸,到去年已增加至23.4萬公噸,塑膠餐具內銷額則從2020年的15.9億萬,增高到去年的22.6億萬。環境部本月初宣布未來減塑措施將延後至2035年,並取消購物用塑膠袋、塑膠吸管、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免洗餐具等塑膠製品禁限用規畫,改以減量及鼓勵替代使用為主,預計透過「減量里程碑許願池」蒐集民眾意見後,於今年下半年提出新的減塑規畫。
https://pse.is/7uf3dz

中華:新北市府環保局「第十三屆環保小局長交接暨授證典禮」,由環保局長程大維頒發當選證書給新任小局長,並由第十二屆卸任小局長分別替學弟妹們佩掛象徵環保使命的專屬背帶,宣示榮譽與責任正式傳承;交接典禮不少小局長的家長與師長到場觀禮,共同見證孩子們邁出肩負環保使命的第一步。環保局長程大維表示,環境議題涉及層面非常廣泛,從全球暖化、空氣品質、水資源保護,到日常的資源回收與減碳行動,都是環保的一環;而環保教育需要長期培養、逐步內化的過程,尤其要讓孩子「看得到、做得到、說得出」。環保局強調,「環保小局長計畫」強調將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之中,讓環保行動不再只是口號,而是一種態度與實踐;過去十二年,累計培育了一二八三名環保小局長,未來也將持續推動該計畫,期盼更多學童在參與中建立環保意識、落實綠色行動,為環境永續注入新力量。
https://pse.is/7uf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