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宣組賴俊欽/編審
經濟:工總將發布今年度白皮書,提出的七大主題包括「產業發展」、「能源暨環境」、「賦稅暨金融」、「勞資關係暨人力資源」、「國際經貿」、「兩岸政策」、「智慧財產權」等,屆時將提出具體政策建議,期望政府審慎研議,儘快形成政策方案,為產業營造一個優質的經營與發展環境。工總日前並提出三大呼籲,一是維穩匯率,協助產業具出口競爭力;二是擴充信保基金,增加對中小企業融資;三是提出救急三支箭:凍漲電價、緩徵碳費、擴大紓困。工總認為,面臨急遽變化的關稅海嘯,許多中小企業應變不及而陷入經營困境,國內勞工團體也擔憂發生產業外移與大規模失業潮。因此,建議應加大對受衝擊產業的紓困,包括補助企業的員工薪資,降低企業裁員或實施無薪假。並建議政府應凍漲電價並緩徵碳費,擴大目前的輔導產業經費,或研擬受損產業紓困做法,並提出更多具體可行的方案或措施,讓企業在這波關稅大風暴中,度過難關,並且有力氣往前邁進,穩住就業並為國家經濟與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中時:近期傳出,已有10多家光電廠找台電談解約。據了解,主要是綠電躉購價快要與台電迴避成本(非再生能源的發電平均成本)出現「黃金交叉」,也就是後者會超越躉購價。光電廠到時想走,就得付「分手費」給台電,不如趁著現在快離開。之所以會出現「黃金交叉」,台電指出,是因為這幾年化石燃料成本走高,今年起較低價的核電又全停,可預期迴避成本還會上升。而目前光電躉購價約4元,甚至地面型今年已出現3.5元,隨時都會超越。只要迴避成本超過躉購價,依規定光電廠要走就得付分手費給台電,假設迴避成本4.2元,光電躉購3.8元,則每度要多付0.4元,開發商1億度電出走,就是要付4000萬,量體越多付越多。光電廠想要出走,對台電雖然有墊高電力排碳係數(因為手上綠電少了)壓力,卻是可以大大降低財務支出,尤其今年光買綠電估計就要超過1600億元。對於民眾來說是好消息,台電少虧,自然有助於減輕電價調漲壓力。
中央社:台積電率先響應的綠電分配沙盒計畫將於9月底落日,台電著手研擬精進版,預計10月1日接軌上路,開放售電業加入彈性分配行列,透過聚合不同法人用戶多元負載型態,互補消化各時段發電端電能,進一步減少餘電問題。台電2023年10月啟動「轉供電量彈性分配試行計畫」(沙盒計畫),主要精神是「將綠電調配權交給企業」,讓同一法人企業不同廠區,可依各廠需求自行分配轉供的綠電比例,滿足RE要求,台積電率先試行,後來另一家面板大廠也加入。考量沙盒計畫將於今年9月底落日,配合電業法已修法通過,明定綠電未來將朝交易市場發展,台電精進調整後,端出「綠電市場彈性分配試行計畫」。據透露,兩計畫最大不同在於,新計畫開放售電業具有彈性分配權,透過聚合不同法人用戶整合發用電端,可有效利用多元負載型態,彈性分配發電端電能。
中時:「新北市原住民族聯合文化活動」在市民廣場盛大舉行,上千名民眾熱情參與,呈現豐富精彩的文化饗宴。今年新北市原民局以「嶼海交織」為主題,從祈福祭儀、樂舞競賽、青年論壇到音樂演出、市集體驗,展現原住民族文化在都會區的自信與生命力。新北市副市長陳純敬致詞時指出,新北市一直積極推動讓都市成為族人「第二個家」,從幼兒族語學習、青年就業輔導到長者數位應用,希望兼顧跨世代的需求。陳純敬特別宣布,為了在都市打造一處有根的儀式空間,新北市府已在三峽區動工興建新北首座原民歲時祭儀廣場,總經費3070萬元,預計明年完工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