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組賴俊欽/編審

中央社:央行最新經濟預測,估2025、2026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4.55%及2.68%,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較6月的3.05%,大幅上修1.5個百分點。不過央行指出,台灣經濟面臨美國關稅政策細節未明,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走向,全球經濟與通膨不確定性,中國大陸結構性問題的外溢效應,以及政府產業支持措施成效5大不確定性,將影響下半年與明年經濟表現。央行表示,美國關稅政策細節未明,恐影響全球供應鏈與台灣出口動能。雖然美國已與主要國家達成貿易協定架構,並公布各國對等關稅稅率,但多數協議內容細節尚待確定;此外,美國依據「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針對半導體與資通訊等產業調查結果,可能對全球相關供應鏈的生產與投資布局造成衝擊。央行憂心,若美國依232條款對半導體與資通訊產品加徵關稅,將推升電子相關產品價格,進而衝擊台灣相關產品出口表現。
https://pse.is/85z5vp

經濟: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最新公布2026年度預算案,總投資規模135億元,較前一年增加7億元、年增5.47%,預算規模創新高,展現政府加大對未來產業押注的企圖心。國發基金指出,2026年度將以新興科技與永續產業為主軸,新增三項投資方案。首先,AI新創投資方案編列3億元,透過資金挹注,加速本土AI技術研發與商業化,培養具國際競爭力的新創。其次,綠色成長淨零產業方案編列2億元,聚焦減碳、能源轉型與循環經濟,將永續挑戰轉化為產業契機。三,智慧機器人投資方案編列1億元,鎖定智慧製造與自動化,協助打造完整生態系,提升台灣製造業優勢。除三大新方案,明年預算維持多元投資策略。直接投資企業預算52.7億元,為最大宗。
https://pse.is/85z657

經濟:衛生福利部部長石崇良,在健保署長任內便積極著手建立相關法規,讓AI等新興科技能夠合法導入醫療系統,進而改善長期存在的壅塞瓶頸。他說,業界普遍期待,隨著6G技術再加上AI機器人的應用,能夠進一步實現更加精確的醫療服務,突破照護人力不足的高牆,讓健康照護不僅侷限就醫的當下,而是延伸為全天候持續照護,最終更能藉由AI打造個人化及客製化的疾病風險預測,並將AI衛教完整導入健康存摺之中。隨著科技發展、法規推進,遠距醫療已經醫療為基礎,護理人員遠距關懷,醫生視訊看診,加上生理監視器,就能幫助失能患者在家管理健康,台中榮總、奇美等大醫院都開始建立遠距醫療中心。未來科技還可以幫很多忙。石崇良認為,讓資通訊業者建設網路與設計產品,目前已經有皮鏡、內視鏡、眼鏡,未來持續延伸到呼吸聲聽診,心跳輔助設備,遠距診療設備做得輕巧、普及,醫生行李箱就會是愈完整的行動診療辦公室,包含行動X光機及行動超音波機,還有智慧醫療床墊,可以偵測體溫、心跳及呼吸。
https://pse.is/85z67b

中時:新北市淡水區近年興建淡江大橋、淡北道路等重大交通建設,現行大眾運輸網絡多需繞行關渡,導致通勤時間拉長。新北市國民黨議員陳家琪表示,市府應提前規畫淡江大橋啟用後的交通配套措施,避免交通斷點與接駁混亂,可評估跳蛙公車可行性,納入中長期公車路網。針對議員建議,交通局說明,經檢討公車路線需求,將利用北海岸豐富的觀光資源與鄰近桃園機場、快速道路優勢,現正規畫新闢桃園機場、板橋快捷及淡水八里區觀光公車等3條路線,並停靠捷運站或輕軌站,以利民眾轉乘。並考量周邊道路條件、車輛行駛路徑及轉乘便利性等因素,已規畫於淡水端下橋處設微型轉運站,配合淡江大橋通車期程。交通局補充,淡北道路施工期間,為減少民眾使用私人運具增加道路壅塞,持續提供TPASS定期票及轉乘優惠等措施,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並監控交通流量變化,視需要適時檢討交通措施。
https://pse.is/85z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