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組賴俊欽/編審

經濟:根據聯合國訓練研究所與國際電信聯盟共同發布的《2024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共產生約620億公斤電子廢棄物,其中僅有22.3%的廢棄物是以環境友善的正規管道進行回收,其餘的則以丟棄、掩埋、燃燒等非正規形式處理。這不僅對環境造成潛在風險,也造成資源極大的浪費。有鑑於此,歐盟近年提出「永續產品生態設計規範(ESPR)」,其內容涵蓋產品的生態設計(Ecodesign)、產品數位護照(DPP)與綠色公共採購(GPP)等政策措施。ESPR以提倡循環經濟為核心,強調產品應在地進行回收處理與再利用,藉此減少電子及其他廢棄物,同時也透過循環經濟的方式留下這些戰略物資,降低對原產地資源的依賴性。自從2024年ESPR正式生效後,除了對產品設計的永續要求外,亦結合綠色公共採購政策,逐步納入工程、產品及服務等,藉由公部門採購的力量,引導企業投入綠色設計。對企業而言,推動綠色採購不僅提升採購量,更可創造整體的經濟效益,成為產業轉型的誘因。
https://pse.is/86s29r

經濟:為邁向2050淨零排放及零廢棄之永續願景,環境部提出「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修正草案,研擬更名為「資源循環推動法」,祭出五大誘因,其中「循環實驗沙盒」更接軌國際,讓業者在實驗期間得免取得相關許可,降低相關實驗障礙。歐盟在2020年公布「新循環經濟行動計畫」,明確表示循環經濟應跳脫傳統廢棄物管理思維,倡議需建立永續產品政策框架,在設計階段將產品永續性、可循環性要素納入考量。為與國際接軌及兼顧永續發展需求,這次「資源循環推動法」修法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大幅增加輔導獎勵措施,推動政府優先採購循環產品以創造循環供應鏈,更扶植循環產業,也就是設置獎補助、融資與保證機制,並協助提供資源循環用地解決土地取得困難,同時也設「循環實驗沙盒」鼓勵創新。除了原本的獎勵開發再生技術,環境部也針對綠色設計、源頭減量及永續消費相關技術開發、人才培訓、實際運用執行與管理績效優良者,如機關、事業、學校、團體或個人給予獎補助。
https://pse.is/86rzmt

中央社: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宣布,花蓮和平廠「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啟用,成為全台首座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生活垃圾的示範場域;同時他也展示運用營建廢棄物製成「可再生混凝土粒料」,具迅速排水特性,目前運用於台泥園區,未來不排除建立業務團隊銷售。張安平今天出席台泥再生資源利用中心開幕儀式。他表示,台泥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自2023年7月試運轉至今年8月,已協助花蓮處理逾8.2萬噸生活垃圾,大幅紓解垃圾囤積與環境壓力。透過將垃圾轉化為水泥製程的替代燃料,和平水泥廠煤炭使用量減少3%,同時減碳逾4.3萬噸,並避免約4000噸因掩埋產生的甲烷排放。
https://pse.is/86ryz3

中時:新北市府針對人口日漸成長的淡水地區,提出多項重大建設作為配套措施,包含即將完工的淡江大橋、正在動工的淡北道路,以及大眾運輸兼具觀光用途的淡海輕軌,和淡江大橋串聯打造完整交通路網,期待讓淡水日漸蓬勃發展,吸引更多人口進駐。淡水人口2024年11月突破20萬,是新北市成長最快的行政區。但因淡水地理環境特殊,只能仰賴淡金公路和台2乙線等聯外道路來往其他地區,加上淡水又是旅遊景點,每逢交通尖峰時段與國定假日總是塞滿人潮,常常造成交通堵塞。新北市交通局表示,市府透過道路重整、轉乘設施、大眾運輸優先、智慧交通以及觀光串聯等方式,規畫建設淡江大橋、淡北道路以及淡海輕軌形成完整路網,包含轉乘停車場與攔截圈,微型轉運站與公共運輸多元接駁,還有公車路線優化與觀光串聯,智慧交通與管理導入等四大計畫,提升整體通勤效率。
https://pse.is/86rxw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