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晨報 / 2025/01/05 2025/01/05 文宣組賴俊欽/編審經濟:臺灣碳權交易所成立後,陸續上架國內外碳權,不過買氣不算熱絡,業界分析,碳權需求方觀望、供給方惜售,市場難活絡,還缺三帖藥方:充足的碳權來源、接軌國際、創新交易。碳交所表示,經環境部核可碳權仍有約1,800萬噸,都是市場潛在活水;環境部表示,未來將朝總量管制方向邁進,接軌國際,為國家減碳突圍。國內碳交易除了定價交易,還有拍賣、協議交易等共三種交易方式,以協議交易來說,由買賣雙方合意議定價格,也許未來可能成為業者的新選擇,為手中的碳權找到價格漂亮的買方。https://pse.is/6xd3cr經濟: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強調,「對於碳權的概念要重新認識」。購買碳權來抵減,永遠只是杯水車薪,真正從事減碳才是王道,政府必須對外說明、以正視聽,不要讓外界產生瘋買碳權商品的迷思。黃正忠提醒,若不釐清這樣的迷思,讓外界認清碳權意義、了解減碳實質價值,他擔心未來台灣碳權投資糾紛、詐騙,或搞不清楚法規、誤判市場,甚至攪亂市場情況會愈來愈嚴重,甚至拖垮社會大眾對於減碳所應投入的關注。https://pse.is/6xd3qv經濟:臺灣碳交所做為我國碳交易重要平台,已陸續代購國外碳權、上架國內碳權,將我國碳交易帶入全新篇章,然而觀察銷售情況,首批上架的國內碳權買賣不如市場預期熱絡,面臨供需雙方都在觀望的瓶頸,如何活絡市場成為政府一大考驗,未來還須面對國際接軌挑戰。截至2024年底,僅台北101上架的碳權順利出售30噸,是國內首批碳交易。賣不出去是因為定價太高?碳交所表示,首批掛牌價格在2,500元至4,000元左右,主要反映廠商投入減碳設備支出成本,由於碳交易市場剛成立,預料買賣雙方仍需更多時間磨合,才會達成價格共識。https://pse.is/6xd36m中時:農曆春節將至,新北市長侯友宜赴林口公有市場推廣不塑市場,鼓勵市民買菜自己「袋」,或使用市場內回收箱的二手袋,侯友宜表示,林口市場作為全市首個推行「不塑市場」的示範點,設有打包區、「reBAG袋袋箱傳」回收箱,不僅減少塑膠袋使用,還鼓勵民眾攜帶自購袋購物,並提供二手手提袋供應急使用,目前新北46個公有市場已逐步轉型為不塑市場,預計今年底全面實施。環保局補充,全市46座公有市場中已有15座成為不塑市場,市場內所有攤商不主動提供塑膠袋,鼓勵民眾消費時自備環保購物袋,去年共減少約24萬個塑膠袋使用。今年持續與市場處攜手共同推動其餘31座公有市場預計年底全數加入不塑市場的行列,全面成為不塑市場,達到環境友善的永續目標。https://pse.is/6xcyr7